
- 相关推荐
丧礼与《诗经》悼亡诗
丧礼是生者哀悼死者的礼仪,当一个人结束了生命,他的亲朋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悼念死者,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丧礼活动。《诗经》是在周代礼乐制度背景下编纂的,因此,其中也贯穿了许多关于五礼的思想观念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丧礼与《诗经》悼亡诗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丧礼与《诗经》悼亡诗
中国是礼仪之邦,礼,是中华文化的核心。通常我们所说的“三礼”,即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和《礼记》,是记载和解释古代礼乐文化最权威的著作。根据《周礼春官大宗伯》中的记载,礼制的分工是:“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……以凶礼哀邦国之忧……以宾礼亲邦国……以军礼同邦国……以嘉礼亲万民……”,将礼分为五类:吉礼、凶礼、军礼、宾礼、嘉礼。丧礼是凶礼中的一类,《周礼春官大宗伯》中有:“以丧礼哀死亡”,由此可见,丧礼就是哀悼和处理死者的礼仪,包括殓殡典馔和拜诵哭泣等礼节,具体有:殓、殡、葬和丧服、孝期、葬制以及吊丧、奔丧等方面的规范或者仪制,其制度复杂,仪式繁琐,规矩严格,很难一一尽述,但是其本质核心就是通过对死者遗体的处理,来表达对死者的敬爱之情和悼念之意。
《论语为政》记载孔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丧礼,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最后一个重要的礼仪,《论语学而》记载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可见,中国古代人民就非常重视丧礼,有很强的丧葬观念。从周代到现在,中国丧礼的传承一直在延续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特色的内容之一。将西周和春秋作为母体的《诗经》,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,同时也是研究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经济、政治、文化风俗习惯等关系的重要史料。因此,我们研究古代丧葬习俗也可以从《诗经》悼亡诗中窥见一斑。
悼亡诗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:广义的悼亡诗包括一切悼念死者的诗;而狭义的悼亡诗则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。《文心雕龙指瑕》中有曰:“潘岳之为才,善于哀文。”一般认为,悼亡诗起源于晋代的潘岳,但实际上,早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,例如《邶风绿衣》、《唐风葛生》等这类作品,只是因潘岳写了悼念亡妻的三首《悼亡诗》而最早以“悼亡”命名,从而,悼亡诗在文人中间成为悼念亡妻的专称。悼亡诗作为一种传统的诗歌题材,它的产生是必然的,一个有生命的人终究都要走向死亡,有死亡就会让人产生悼念之情。那么,《诗经》中的悼亡诗是怎样体现丧礼制度的呢?
先看《小雅蓼莪》:
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
蓼蓼者莪,匪莪伊蔚。哀哀父母,生我劳瘁。
瓶之罄矣,维之耻。鲜民之生,不如死之久矣!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?出则衔恤,入则靡至。
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拊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欲报之德。昊天罔极!
南山烈烈,飘风发发。民莫不,我独何害!
南山律律,飘风弗弗。民莫不毂,我独不卒!
这首诗表达了孝子不能终养父母的痛苦和悼念双亲的感情。诗的开篇用了《诗经》中常见的手法,以两种植物“莪”、“蒿”起兴和自比,诗的前两章诗人比喻自己不成材,让父母失望,追念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,带有一种深深的自责的感情。本想好好侍奉父母,可是现实却事与愿违,父母已经过世,只能在诗中悲叹哀怨。因此自叹自恨,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哀悼之情,感念父母对自己的恩德。对这首诗的解释主要有两种:“一是《毛诗序》:‘《蓼莪》,刺幽王也。民人劳苦,小子不得终养尔。’《笺》:‘不得终养者,二亲病亡之时,时在役所,不得见也。’二是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:‘此时为千古孝思绝作,尽人能识。唯《序》必牵及人民劳苦,以刺幽王,不惟愿涉牵强,即情亦不真。……又况言:民莫不,我独何害,我独不卒者,明明一己所遭不偶,与人民无关也。’”诗的第三章用瓶比作父母,以比喻自己,写自己因为要出征而远离父母,离开的时候心里就惴惴不安,回来后果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无依无靠,没有归宿的人。第四章是本诗中最为感人的一章,诗人连续运用了六个“我”字写出了父母生育了自己,养育自己的艰辛以及对自己的慈爱,这些往事在诗人眼前一一浮现,更加突显诗人在想要回报父母的恩情时,父母已经不在的那种切肤之痛,真实的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痛苦的深刻体验,感情真挚感人。朱熹云:“言父母之恩如天,欲报之以德,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,不知所以为报也。”诗人用朴实却饱含真情的语言,用自己的亲身体验,为我们诠释了作为儿女要对父母尽孝的道理。诗的后两章则描写了自己在行役的路上饱经辛苦,再次痛心哀悼没有能赡养父母的遗憾,诗中没有直接说孝道是什么,却用最真挚的感情,最淳朴的语言给了我们一碗心灵的鸡汤。古代的丧礼重视的就是这种对死去亲人的一种悼念之情,诗人为我们诠释的就是这样一种怀念亲人的真挚感情。
再来看一首悼念亡夫的作品《唐风葛生》:
葛生蒙楚,蔹蔓于野。予美亡此,谁与独处。
葛生蒙棘,蔹蔓于域。予美亡此,谁与独息。
角枕粲兮,锦衾烂兮。予美亡此。谁与独旦。
夏之日,冬之夜。百岁之后,归於其居。
冬之夜,夏之日。百岁之后,归於其室。
诗的第一、二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杂草蔓生、孤寂荒凉的墓地场景,接着用“葛”、“蔓”这类必须依附生长的植物,联想到自己心中所怀念的人,自己爱的人孤独的在此长眠,却没有人相伴,自己哀叹爱人孤寂的同时也衬托出自己也同样孤单寂寞的感情,用这样凄凉的环境来衬托自己内心对逝去亡夫的悼念之情。接着第三章又由到他的殓葬物品:“角枕”、“锦衾”他们依然华丽鲜艳,而爱人却“独处”、“独息”、“独旦”,不仅深刻的表达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,也叹息自己此时此刻也是孑然一身,孤单的活在世上。在这样凄清的环境中更加渲染了那份悼念之情,也表现出两人的情谊深重。诗的最后两章用“夏之日”、“冬之夜”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,她想到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会是独自一人忍受着这种痛苦的煎熬,用“归于其居”、“归于其室”来表明自己想在死后与心爱的人一同葬在一个墓穴中的心迹,以求能够在地下与丈夫长相厮守。这首诗表达出妻子对亡夫情感真挚,生死相依的感情,可见妻子在丈夫在世的时候,两人感情极好,才会有这种情思缠绵,深刻的悼念之情。这里值得注意的是,诗人在诗中提到了“角枕”、“锦衾”殓葬用品,古代自从有了墓葬的习俗后,逐渐对死者所用的物品也形成了定制。如《周礼天官玉府》规定:“大丧、共含玉、衣裳、角枕、角。”可见,当时已经对死者所用物品有了定制的习俗。同时,诗中也再现出当时人们存在着夫妻合葬的习俗。《礼记檀弓》中也记载了周人夫妻合葬的习俗,可见,夫妻合葬这种礼制延续至今没有改过。但却稍微有一些不同之处:“那时夫妻合葬不仅同穴,而且同椁,取生死不离之意;后世所谓合葬只同穴而并不同椁,据朱熹说,那是因为古人椁大可容两棺,而今人椁小不能容的缘故。”
先秦人注重诗教,“学《诗》可以使人从感性上积累对礼的内涵、礼的作用意义的认识。”《诗经》大都是在叙事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礼教的思想观念,拥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,这也是诗教的一种表现。本文提到的《小雅蓼莪》、《唐风葛生》、就分别通过孝子对父母的悼念之情,表现了丧礼的真谛;通过妻子对亡夫的怀念,不仅表现了夫妇的真挚感情,也描写了丧礼殓葬精美器物。由此可见,丧礼与《诗经》中的悼亡诗是有融和之处,可以互相参考和研究我国古代丧礼制度。可以说,“《诗经》悼亡诗表达了沉痛的哀悼之情和相思之意,是丧礼有力体现和精神载体。”
《诗经》介绍
《诗经》,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,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诗歌,共311篇,其中6篇为笙诗,即只有标题,没有内容,称为笙诗六篇(《南陔》《白华》《华黍》《由庚》《崇丘》《由仪》)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。
《诗经》的作者佚名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《诗经》在先秦时期称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称《诗三百》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,并沿用至今。《诗经》在内容上分为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三个部分。手法上分为《赋》《比》《兴》。《风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谣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颂》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又分为《周颂》《鲁颂》和《商颂》。
孔子曾概括《诗经》宗旨为“无邪”,并教育弟子读《诗经》以作为立言、立行的标准。先秦诸子中,引用《诗经》者颇多,如孟子、荀子、墨子、庄子、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,多引述《诗经》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。至汉武帝时,《诗经》被儒家奉为经典,成为《六经》及《五经》之一。
《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方方面面,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
创作背景
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,“大雅”中的《生民》《公刘》《绵绵瓜瓞》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,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。周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,家族宗法制度、土地、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。
西周取代殷商,除了商纣暴虐无道,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。西周建立以后,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,缓和阶级斗争,变奴隶制为农奴制,正如王国维在《殷商制度论》中所言:“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,莫剧于殷周之际……殷周间的三大变革,自其表而言之,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,与都邑之转移。自其里言之,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,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……”
西周较之殷商,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,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,作为文学代表的《诗经》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,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。
传承历史
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,后来只剩下311首(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)。孔子编纂诗经之后,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,是“孔门十哲”、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,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,所以由其传诗。
汉初,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,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,合称三家诗。齐诗亡于三国魏,鲁诗亡于西晋,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,而今只剩外传10卷。现今流传的诗经,是毛公所传的毛诗
【丧礼与《诗经》悼亡诗】相关文章:
韦应物悼亡诗03-13
元稹悼亡诗的情感11-11
分析《诗经》的婚恋诗06-15
《诗经:风雨》全诗赏析01-02
诗经氓全诗赏析05-11
《诗经》战争诗的审美价值06-29
诗经《木兰诗》教学方案04-16
《诗经》中的讽喻诗研究03-30
《诗经》中的情爱诗解读02-09
🌵平注全程打闲🌵植树节活动作文【热门】
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,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。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树节活动作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
2025-07-05🌵怎样才能戒赌🌵我的大学读书笔记8篇
《我的大学》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。这本书通过描写饱尝人间辛酸的阿辽什卡,抱着进大学读书的梦想来到喀山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大学读书笔记8篇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 篇一: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这个暑假,我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第三部——《
2025-07-05🍉妈妈がだけの爱いたい歌词🍉我家的鹦鹉四年级状物作文
四年级状物作文400字篇一:我家的鹦鹉 我家养了两只鹦鹉,一只是虎皮鹦鹉,另一只是牡丹鹦鹉。 它们都十分可爱。我最喜欢牡丹鹦鹉,因为它身上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。色彩斑斓有黄的、红的、橘的,深绿色的,美丽极了。而虎皮鹦鹉身上有像老虎一样的斑纹,它的
2025-07-05🌈现在流行的赌博玩法🌈瘦西湖导游词范文
各位游客,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。瘦西湖原名保障河,又名长春河。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《宋书》记载:广陵旧有高楼,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、吹台、琴室、月观,果竹繁茂,花药成行。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。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。由于康熙、
2025-07-05🍉庄闲和规则 怎么看输赢🍉描写父亲节的现代诗歌(精选32首)
在学习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,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。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父亲节的现代诗歌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 描写父亲节的现代诗歌 1 《父亲》 父亲 您是我前进的动力 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您虽如此的平凡 但您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父亲是条河,流转着岁月,诉说人世的沧桑 父亲是片海,擎起了太阳,放飞天空的`翅膀 父亲是座山,坚韧起脊梁,挺拔大地的芬
2025-07-05🌈老公一回来就像饿狼视频🌈名家经典抒情散文(集合)
无论在学习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?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,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经典抒情散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
2025-07-05🌵金花如何发大牌给自己🌵井底之蛙寓言故事
在平平淡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看过寓言故事吧,寓言多用借喻手法,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,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寓言故事吗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井底之蛙寓言故事,希望对
2025-07-05🌈女荷官话术100句🌈中国中学生必读名著读后感
当看完一本著作后,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,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,写写读后感了。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中学生必读名著读后感,欢迎大家分享。中国中学生必读名著读后感1四大
2025-07-05🌵怎么能彻底戒掉网赌🌵小学生春节的日记(通用30篇)
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,这一天里,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,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。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春节的日记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 小学生春节的日记 1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最传统的节日。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、买年货、包汤圆,我家也不例外。 爸爸在店里很忙,因此今年贴春联我成了妈妈的小帮手。妈妈打扫干净大门后,我们就准备贴春联了。首先把双面胶和春联准备
2025-07-05🌵十赌九赢的小方法🌵迟子建经典散文
俗话说文如其人。迟子建的文字如同她的人一样好看,不是那种江南小女子粉妆玉琢的美,而是东北女子特有的大气疏朗的那么好看。她的文风中也少有小女子哀哀切切的忧愁。在有人提出文学之死以及文学是垃圾的命题时,她却不以为然。 在她的笔下,文字是良药,在
2025-07-05